王心怡美国留学感悟

发布时间:2014-06-10浏览次数:1956

尊敬的创新学院领导:

    我非常庆幸自己在2011年成为了万里学院第一届创新学院的成员。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也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机会与帮助。其中让我感到尤为幸运的是创新学院的领导积极为我们争取了各种出国学习的机会,不管是一年的海外交流,海外学习还是2+2学分转移项目,都让我们获得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与机会。在经过大一的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参加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普拉茨堡分校建立的2+2项目。虽然申请、签证等各个中间过程是复杂而繁琐的,但是我也庆幸自己的这个选择,因为它让我暂时离开了自己生活成长20年的祖国,来到大洋彼岸的新世界,领略了不同的风景。

    都说生活就像一本书,如果你不离开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到别处看看,你就只读了书的一页。我对此话深表赞同。美国的风俗文化、校园生活的确和国内有很大不同。我所在的学校在纽约州靠近加拿大边境的一个叫普拉茨堡的小镇,那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相对安全。比起国内的永远是熙熙攘攘的校园,这个只有五六千人的校园显得比较清静,但图书馆却从不冷清,总是充满了努力学习的学生。走在不大的校园里,美国学生,亚洲学生,非洲学生,你总是可以看到不同人种、肤色的人和谐的相处、学习,那是一种国内不太领略到的自由气息。比起国内,美国的校园学术氛围相对自由,在课上学生时常积极发问,教授即使被难倒也不会面露难色,反而会为学生的积极思考而喜悦。在美学习给我最大惊喜的便是美国的教授们了,简直八仙过海,各有鲜明的特色。我的导师是一名已经变成美国公民的韩国教授,非常热爱中国文化,识得好多汉字,经常留我在办公室和我一同探讨问题,在生活上对我也非常照顾,请我去他家做客,还和太太一起教我做韩国菜。教授我人类进化史这门课的是一名中年的加拿大女教授,教室里总是充满她豪爽的笑声。她上课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语气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也非常关心学生,在大雪封路的天气宁 愿学生不来教室考试也不愿有人出意外。教授亚洲文化历史的美国教授Jeff 更是有意思,第一次去办公室找他,竟然在里面发现一尊显眼的毛主席雕像以及毛主席像章,一问之下原来他是一枚“毛粉“,高举双手大喊”我爱毛主席“,让人忍俊不禁。

    在美国学习一年,感觉自己比刚来时的确自信不少。虽然在国内的时候英语也不错,高中时也出过国,但毕竟没有在国外长时间系统的学习过。想起刚来普拉茨堡时,有一节课是公共演讲课,被公认为 “麻烦的课“,当我踏进那节课的教室时,发现教室里坐满了高鼻深目的美国学生。第一节课下课后,教授把我叫到一边,问我是否作为英语不是母语的国际生,愿意 转到国际生班里,因为担心我的程度跟不上美国学生。我迟疑了一下就表示我要坚持留在这个班。虽然心里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只是觉得就这么转走太”孬种“。教授也尊重了我的决定,于是我就变成了班里唯一的亚洲面孔。待在一个除了我都说着一口流利美式英语的课堂上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我有时候因为教授上课讲的太快而走神,也会因为听不懂英语文化中的俗语而郁闷,但是好在我认真准备了每一次的个人演讲。还记得自己曾经为感恩节前夕的一次比较重要的演讲,放弃了学校最盛大的”Night of nations 表演晚会,待在公寓里准备了好几个小时的演讲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每一次的演讲都获得教授绝对好评,课上课下齐点赞,连原本没有说过话的美国学生也会走来对我说一声“你的演讲真棒”。直到第二个学期,这门课的教授还对我所他本学期没有碰到一个和我一样精彩的演讲者。这无疑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这就是我赞赏美式教育的地方,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使其能对学习这件事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件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一样的事情,所以着眼于自身的进步和努力,应该就是美国的教授们所注重的吧。

    在美学习的一年里,也交到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有热情如火的巴西少年,天真可爱的越南小姑娘,还有友好可爱的美国“正太”,这些朋友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多了一分快乐,少了一分孤单。

    我也同样怀念在万里学习的两年时光,怀念与朋友在校园里溜达,铭记对我的支持理解,感谢辅导员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希望创新学院能够越办越好!

王心怡

20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