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11-11浏览次数:2077


各二级学院: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投身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及我校“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伟大实践,现决定开展浙江万里学院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 

    2013年11月——2014年4月 

二、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生。 

三、评审机构 

竞赛设浙江万里学院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委员会,由竞赛组委会单位聘请各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以及企业管理、风险投资、财务会计、法律等权威人士组成。 

四、参赛方式 

1.竞赛以创业计划小组(团队)形式参赛。竞赛要求参赛者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计划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参赛小组(团队)的人数不限,可以跨学院组队参赛(但小组成员务必事先协商明确作品申报单位)。

2.参赛小组(团队)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可行性的创业(商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商业)计划走入市场。 

3.本次竞赛将参照省级及全国竞赛模式,注重考察参赛小组(团队)的创业实践能力。 

五、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11月)。各学院按照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及时部署,成立本学院竞赛组委会,制定竞赛实施方案,明确竞赛步骤和评审标准。同时,积极寻求有关部门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参赛团队报名至各学院竞赛组委会,由各学院统一报名至校“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团委—阳光大厅5号窗口),截止时间为11月11日。 

2.校级初赛阶段(2013年12月上旬)。学校将举行校级层面预赛。 

3.项目完善阶段(2013年12月中旬—2014年2月)。各项目团队根据学校初赛情况及反馈意见完善项目。 

4.校级决赛阶段(2014年3月上旬)。组委会将于3月上旬举行校级决赛,优秀项目将被推荐参加省级竞赛。 

5.省级竞赛阶段(2014年4月上旬)。组委会将根据校级竞赛情况,推荐优秀项目参加省级竞赛。 

六、法律申明 

组委会有义务不泄露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有关本次竞赛的所有信息必须经组委会授权后方可在媒体及推荐网站上发布;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团队个体行为,参赛选手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内容的披露尺度,与竞赛组委会无关;参赛者与其作品中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的所有人之间的纠纷与竞赛组委会无关。 

七、竞赛相关系列活动 

1.主题培训讲座 

各学院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风险投资、财务分析、营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的专题培训讲座;同时举办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训讲座,以提高参赛小组(团队)的整体水平。 

2.成果转化 

各参赛项目应紧密结合市场、结合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积极联系企业,实现项目的成果转化。 

八、工作要求 

1.把握实践导向,注重能力提高。“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组织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和辅导工作,切实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2.加强组织管理,完善作品质量。各学院要精心组织,加强对参赛团队的指导,严把作品质量,努力打造一批创意好、创新强、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优秀作品,并促进其孵化成今后学生进行创业的项目。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学院要结合实际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学生关注并投入到创业创新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做好学生成长服务工作。

附件1:浙江万里学院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表

附件2:浙江万里学院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汇总表

浙江万里学院“挑战杯”竞赛组委会 

2014年11月4日

附件1:

浙江万里学院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作品申报表

作品名称

团队名称

指导老师及联系电话

作品所属

领    域

1、产品(  )

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

B、生物医药类

C、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

D、电子信息硬件类

E、电子信息软件类

F、材料类

G、机械能源类

2、服务(  )

H、服务咨询类

竞赛团队

姓  名

性别

学 院

年级专业

电 话

电  邮

负 责 人

竞  赛  作  品  简  介(3000字以内)

学院意见

附件2:

浙江万里学院201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汇总表

序号

团队名称

项目名称

作品

类别

学院

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及联系方式

团队成员